党员干部要以法治思维引领工作开展
《法治中国》第三集《依法行政》,让我看到了建立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对法治中国的重大意义,也看到了党和政府在法治轨道上砥砺奋进的坚定决心。作为党员干部,我更应自觉学习、深刻领会法治思维,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工作,为法治政府的建设汇入零星力量。
工作要有法治思维,先要内化于心,从学法着手。法是广义的说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这些法都是我们为人做事的准则。作为党员干部,要将这些法特别是涉及自身工作法要读熟,加强认识,内化于心,变成自身的一种思维。现今部分人遇到事情不是想的如何符合法,而是通过所谓的潜规则、走后门去规避法的制裁,这是一种畸形的思维,而法治思维正是治理这畸形思维的一剂强心针,党员干部带头树立法治思维,便是良药。
工作要有法治思维,最终在于外化于行,关键在于落实。“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废”,有了法,关键还在于执行。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现今改革步入深水期、攻坚期,党员干部要深知肩上身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权力和职责,在处理各项工作时,更要时刻紧绷法律这根底线,不能突破底线;必须坚持在法律范围内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利益与法律有冲突时,必须保证法律不受侵害,保障法律的权威。不能在个人私利面前不讲法律,把法律抛之脑后。
工作要有法治思维,特别在于人人平等,没有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染身边的人。部分党员干部用法去监督服务对象,为自己谋取私利,法律变成了摇钱树,这样的法治思维运用错了。
法治是国家走向现代化、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党员干部要将法治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法治思维推动工作的前进,保障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