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村官走上贪腐路实乃监管不给力

2017-12-04 作者:宁静致远 | 阅读量:11145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期,青岛市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了一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人民网 2017年11月28日)

“打虎拍蝇”已是众人皆知,可对于“蚊子”腐败,的确俨然一新概念“出炉”,无疑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再小的权力,只要监管和制衡机制不到位,干部都可能成为硕鼠”。反腐高压态势对一些村级“蚊子”似乎影响不大,一些村官利用监管漏洞,插手工程建设,贪污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甚至从贫困群众“口中夺食”……为此,整治“蚊子”腐败亟待监管亮剑。

“打虎容易,蚊子难捉”。不得不说,自中央坚持“打虎拍蝇”的高压态势以来,一大批贪腐官员纷纷落马。可对于身处基层的村官腐败——即“蚊子贪腐”,由于纪检监管力量薄弱、乡村人情的压力、监督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原因,导致了无可奈何的“鞭长莫及”

的确,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利剑高悬,一些巡视组也指出了农村基层不少腐败问题线索。显然,村官腐败“零距离”发生在群众身边,“蚊子”虽小危害并不小,如果没人管,甚至满天飞,“打虎拍蝇”即便数量再多,群众也不会满意。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形式针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松懈与忽视,都会带来出乎预料的报复性贪腐反弹。包括村官在内,动辄涉案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小官大贪”,不时刺痛大众敏感神经。

毋庸置疑,村官的一举一动将牵动着着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眼下,不少乡镇纪委书记俨然“光杆司令”的囧态,让其执纪之剑“难以出鞘”。正是因为监管的惯性缺失、监督的常态缺位,才导致这些“芝麻大”的小官,不断膨胀为“硕大无朋”的巨贪。为此,纪委“捉蚊子”应像“打虎拍蝇”一样毫不留情。现实中亟待改进的,既要解决乡镇纪委力量薄弱的问题,又要加快“三转”,把职责聚焦到监督执纪问责上。

“农村反腐,不容小觑”。事实上,针对农村反腐,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创新方式方法。无论是河南的“巡察延伸至村”,还是浙江温州的“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制度”,都不失为有益的反腐探索。我们相信,唯有一手抓“打虎拍蝇”不松劲,一手抓“捕捉蚊子”不放手,才会“蚊子贪腐”越来越少,群众的“舒适度”越来越高,营造良好基层政治生态。(文/刘春霞)

作者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