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之战连载之六 第一章 血战永济 第五节 布防条西

2012-03-01 作者:靳平凡1 | 阅读量:2198

第五节布防条西

战役后,有那么一天,孙蔚如与孔从洲心平气和地畅谈,指出他在永济战役中的失误所在,希望他能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指挥官在指挥中,部队在行进中,难免会出各种各样的差错与失误,这才是真实的,可信的。整个永济保卫战记录着孔从洲的各种失误。战场是将军的最好课堂,错误和教训是猛击在将军头上的教鞭棍,使他在以后的作战中变得更清醒、更聪明。

如:挖海壕工程土方量约40万立方米,耗时又费力,却仅仅守了一两天就被日军突破。为什么非得搞这么大的工程,15千米的一字长蛇阵好看不好用,再没其他好的办法了吗?如可以纵横交错地多挖些可以实战的战壕。这是孔从洲的第1个失误。为什么要让已不属于17师的102团3营到敌后袭扰,袭扰的意义有多大,这个牺牲有必要吗?这是孔从洲的第2个失误。为什么从城内调出两个连,使永济城的防守力量变得薄弱?这是孔从洲的第3个失误。为什么要用警1旅1团6连逆袭西姚温,并丢下不管?这是孔从洲的第4个失误。为什么在明知西姚温是日军的情况下,强令教导团进入西姚温,致使第3营覆没。这是孔从洲的第5个失误。为什么从永济城调出两个连后,以后不再派兵牵制日军,致使永济城内孤军作战,大家都撤退了,为什么还让他们死守?这是孔从洲的第6个失误。

从以上6个失误,使人觉得孔从洲有牺牲友邻,保全自己的嫌疑。这可是做将军的人品的问题。一般的惯例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别人的孩子交给你更要疼,这才是好的人品,也是带兵之道。也许他太年轻了。不过,他确实尽了心了。孙蔚如对孔从洲很倚重,孔也一战成名。在战场上,指挥员让谁死谁就得死,这就立了威。至于说公平不公平,那就不好说了。当然,孔从洲有自己的辩解,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比方说,他说,修工事是战前的必要准备,是一种决心展示,是一种政治宣传,对人民是一种号召,对军队是一种宣誓,对敌人是一种压力。他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在临战的巨大压力下经过反复思考做出的,有时也是事出仓促,但大体都是考量全局,出于公心的。战斗中的情况瞬息万变,部队的损失有时也是出乎意料的,丢卒保车是唯一的选择。

整个永济保卫战,177师与独立46旅是脱节的,46旅与警1旅1团的守城部队是脱节的。各自为战,缺少配合。

日军的进犯遭到守军顽强抵抗和阻击,几度遇挫之后,南犯之敌退据到了安邑、运城、解县、虞乡、永济铁路沿线。东面:由安邑派出约1个大队,附炮4门,向南进占平陆张店,并且构筑工事拉铁丝网从此作为长期据点防守。西南:由永济不时派出部队向南进出,企图占据风陵渡。

日军从运城进犯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占领永济、芮城、平陆的沿河一带。31军团渡河之初,按照蒋鼎文的命令,抱着必死的决心,誓与日军争一城一地,不惜拼消耗。后来根据战局的变化,进行了适当调整,战略目的是既要保住有生力量,又要有效地打击日军,威胁敌人的侧背,以中条山为屏障,保住黄河防线。

1938年9月下旬,军团部移至平陆县张峪镇。守军根据日军动向,设防如下:

——第96军以独立第47旅在虞乡、永济南的中条山西部地区对日军进行运动战,经常对由永济沿中条山西端沿河狭长地带南下,企图攻占风陵渡的日军进行侧击、尾击、截击,牵制日军难以南下。主力部队坚守在运城、解县以南的中条山各山口关隘要道,阻止日军南犯中条山南部黄河沿岸的企图。

——第38军以有力部队攻占张店日军据点,主力坚守安邑、运城以南的中条山各山口关隘要道,阻止日军南犯到中条山南部的黄河沿岸。

——两军各派高级军官率参谋人员在防区内实地勘察,构筑工事。根据山沟复杂,东西运动困难的特点,各军自行留预备队控制适当位置。

1938年冬至1939年春,第31军团主要是坚守阵地,窥视日军的动态,期间在中条山西部虞乡、永济、运城、夏县等地,日军多次进攻中条山守军阵地,守军与来犯之敌迂回作战,侧击、尾击日军,日军在31军团抗击之下,屡战屡败,终于不支,北窜退出中条山。

1939年初,第31军团奉令改编为第4集团军。

永济之役为中国军队布防中条山赢得了时间。孙蔚如渡河之初,主力38军及529旅尚未赶到中条山,300里中条山的防务也没有部署停当。永济战后,中央军第3军(滇军)和第47军(川军)等已集结到位,中条山全线防务也基本就绪。教导团撤出韩阳镇后,孙蔚如的指挥部也从芮城的六官村东撤至平陆的东延村。日军虽然占了永济和风陵渡,但惧怕中国军队断其后路,亦不敢轻言举兵渡河。

当时平陆总人口10万,有耕地41万亩。煤矿区4个,分别是三门岭、许由坟、南畔沟、坡底,煤矿九个,煤矿工人200人,年产量91000吨。手工机械制造有县城、常乐、茅津、涧阳镇等十余个企业,从业工人100多人,主要产品是铸造农具、生活日用品。有铁匠铺20余家,主要打造农具。木匠成百人,主要是做家具、寿棺。硫磺矿一处,工人30余人,年产1000万吨。瓷窑一处,工人8人,年产粗瓷盆瓮碗6000余件。石膏窑年产千吨以上,工人100余人。酿酒业5家,工人20余人,年产千余斤。黄河渡口有太阳渡、茅津渡、南沟渡、洪阳渡四大官渡,各有帆船10只。全县从西到东有6大集市,39个古庙会,门店摊贩数百家,外来客商数十家,小商品、日用品样样俱全。家庭织布机15480台,纺车4万架,织布农妇28000余人,凡15岁以上农家女,均能操作,农闲时节那真是唧唧复唧唧,有女当户织。

作者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