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之战连载之四 第一章 血战永济 第三节 永济外围战

2012-03-01 作者:靳平凡1 | 阅读量:2083

第三节永济外围战

指挥官在指挥中,部队在行进中,难免会出各种各样的差错与失误,这才是真实的,可信的。整个永济保卫战记录着孔从洲的各种失误。战场是将军的最好课堂,错误和教训是猛击在将军头上的教鞭棍,使他在以后的作战中变得更清醒、更聪明。

黄河东岸的永济县城(永济古城—蒲州城)南傍中条山,距今永济县城以西约10余千米。蒲州城始建于北魏,曾用名为雍州、泰州,北周时改为蒲州。它紧靠黄河,与大庆关相距2.5千米,隔河相望。唐开元年间曾在这里修建著名的铁索浮桥—蒲州桥。扼风陵渡与蒲浦关,是晋(山西)秦(陕西)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孔从洲由于第一次指挥规模野战,显然还缺乏指挥和谋划谋略经验。东原防线在哪里?这道防线必然是人为的,要能起到反骑兵、反坦克、反集团突击的功效。然而在河谷地带一马平川,让部队怎么防守。经与参谋人员踏勘,最后决定在城外5千多米处挖出一条深6米、宽4米绵延15千米的海壕,从中条山的尧王台经西姚温、孟盟桥、常家堡、程胡庄、直到文学村。

这是一个巨大的土工挖方工程。军队与地方共同承担,按总长度分段分解任务,军队将土方分配到团营连排班,并由地方负责借锨镢、门板、支架等;地方将工程分解到区村闾保甲,由甲分解到户。昼夜作业,工地上白天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加上工具碰撞的声音,部队是不分军官和士兵,地方是不论男女与老少,一到晚上每隔两三丈,竖着的木杆子上都挂着马灯或汽灯,那是彻夜灯火通明。开始时一溜都是人,两三天后,人都在大壕沟里作业,土必须搭架往出翻,甚至得搭两层架子,需要大量的门板、朳、木杆和绳子、藤条,进出壕沟是在长木板上钉上横木踩着上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协作工程。这里有国民党永济县政府官员在全线不断地按标准督促落实,有共产党牺盟会干部不停地做鼓励宣传,有千千万万民众自觉地忘我行动。真是万众一心,共御外侮。干部们在解决喝水、灯油、借用物品,协调困难等方面,做得是有条有理,老百姓对人对事是通情达理,互相礼让,对物品是倾其所有,从不斤斤计较。在这种场合,人与人的感情是相通的,干部也好当了,人也好做了。老百姓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不仅付出了劳力,还贡献了物品,仅用坏的锨把镢把不知有多少根,打破的瓷罐瓦罐也不知有多少个。许多材料就取之于山上。十几天后,海壕按要求完成了,经过部队的验收交了工。但大家突然发现,交通不便了,在重要地段,不得不再搭起便桥以利通行。交工后,这条海壕便由军队守卫了。

同时,第96军的177师在中条山沿线也在修筑工事。

12日拂晓,日军出动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攻取解县、虞乡,然后,日军分3路向永济攻击,主力沿正北方向,进攻永济正面阵地;一路沿同蒲铁路攻右翼;另一路从西北方向向左翼迂回。

8月15日晨,日军龟田大队千余人在高市村水峪口方向正在行进,却遇到原17师孙子坤102团中校团附杨法震所率的第3营侧击,第3营是奉东原防线总指挥孔从洲之命,执行敌后袭扰任务的。这时,突然向日军战斗队形的侧后出击,引来日军大部队的的围攻。这种打法是有问题的,敌后袭扰,应该是敌人的大部队在前方开战后,你在后方打他的后勤部队,就好比抱后腿。而现在却是你突然从侧面冲上去和人家摔跤,人家当然要先对付你。日军指挥官龟田中佐命令停止前进,全力攻击袭击他们的这支部队,他吃过17路军的亏,这次恨得咬牙切齿,一定要血洗前仇。杨法震毫无惧色,他心里想,我敢打你,就没把你当回事。这是一个小山包,前方是斜坡,后面有一条退路。他命令:“一定要把敌人打下去!”敌人先用炮火轰击,山包上被爆炸的气浪掀起的尘土所笼罩,部队受到很大损失。日军随后发起冲锋。杨法震大叫:“打,打这些龟儿子!”机枪步枪开始发挥威力,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他让传令兵传令:“手榴弹数三下再扔!”手榴弹在敌人头上连续爆炸,弹片全覆盖,躲都没地方躲。敌人被一次次打下去。龟田大队长看到这小股部队还很顽强,就命令炮火准备,并呼叫飞机助战。不一会,有三架敌机飞到阵地上空俯冲扫射,之后几门山炮齐发,阵地又一次笼罩在炸弹扬起的黑色烟雾中。在战斗中杨法震腿部受伤,仍然坚持战斗。战士们虽然伤亡过半,却无一人退却。他用尽全身力气高呼:“狠狠打狗日的!”当日军发现杨团附是指挥官时,便集中火力攻上来。面对敌人,杨法震左右开弓,奋力反击,指挥战斗。这时,日军分3路包抄上来,他毫无惧色,鼓励士兵沉着应战,坚守阵地。官兵齐心协力,顽强阻击,日军伤亡惨重,不得靠近。他怀里抱着一挺俄式机关枪,身边放着四箱手榴弹,一个个揭开盖子,拉出了弦儿,奋力扔出去。日军的炮火弹片打中杨法震的左额和右胸,鲜血染红衣衫,命悬一线。几位战士要背他下火线,他喘着粗气擦了一下脸上的血说:“我过了黄河就没打算回去。你们赶快撤吧!”最后时刻到来了,子弹打光了,连长、排长们命令“上刺刀!”率部冲向敌阵,展开白刃格斗。杨法震举起手枪,他打一枪骂一句:“日你娘个B小日本,怕你娘个球小日本,滚你娘个蛋小日本!老子就是转世,还来打你个王八蛋!”击毙日兵13人之后,与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仅少数官兵突围。日军龟田大队长特意上到山头上,看看这支被消灭的部队,沉思良久,摇摇头说:“这是一支不可征服的军队!”

与此同时,布防在赵伊镇南的龙王庙、榆林一带的地方武装,与日军先遣部队接火,177师驻水峪口一个团火速前往增援,协同作战,他们凭借山势,居高临下,同日军激战两昼夜,由于日军有后续部队不断增援,天上飞机、地上大炮、装甲车,火力凶猛,并且向守军援军阵地钳形包抄袭击,将守军援军逼入困境,在这危急关头,地方武装杨振邦带领大刀队在火力掩护下冲下山坡砍杀日军,杀开一条血路使援军突破重围。

8月15日,日军突破第一道防线以后,立即挥主力扑向第二道防线——独立第46旅布防的西姚温阵地。当天夜间,日军龟田大队长派人在路边村子抓住一年轻村民,小野中队长凶神恶煞般用指挥刀架在青年农民的脖子上吼道:“你的带路,不带路死啦死啦的!”龟田中佐“嗯”了一声,用两个手指往后摆摆,示意小野退后,小野下巴一点,“嘿”的一声后退一步,咔地一个立正,将指挥刀放入刀鞘。龟田中佐非常温和,摘掉右手白手套,从右裤兜取出一个铝制烟盒,打开盒盖取出一根香烟,又把烟盒递到青年农民跟前,那青年战战兢兢从里面取出一根香烟,龟田用一个漂亮的动作“咔哒”合住盒盖,把香烟的一头在盒盖上蹦蹦地敲着。翻译官敢忙划了一根火柴,用双手捂着把烟给点着,并给青年农民手上的烟点上。那农民在点烟的时候,偷偷看了龟田中佐一眼,那是一张很和善的面孔。觉得确实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然后,听到龟田用很好听的带有磁性的男中音和颜悦色地呜呜噜噜讲了一大段日语,这农民一句也没有听懂,只是从语气上可以听出,那是一种诚恳的解释和请求,只好不停地点头。翻译说:“龟田太君说要和你交朋友,皇军要到万古寺拜佛,想走一条僻静的小路,不要打扰中国军队,想让你带路。为表示感谢,皇军金票大大的。”当天夜里,日军绕过第46旅的正面防线,突然出现在阵地东头的后方山上,从尧王台山坡上冲下来。16日拂晓,日军从后方攻占了万古寺。接着,大约26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后翼阵地中条山下的尧王台、西姚温发起了猛烈进攻。事出仓促,情况是如此紧急,独立第46旅在孔从洲的指挥下,奋勇抵抗,并立即调城内的警1旅1团派6、8两连前往峨嵋垣防务,调永济县抗日自卫第一大队在张留庄防守,第46旅官兵集中火力与日军在尧王台、西姚温浴血奋战,与日军主力顽强撕杀。尧王台、西姚温阵地数次易手,双方互不相让,一场浴血争夺战打得极为激烈。然而,负责剿袭敌后的独立第47旅因兵力分散,未能牵制住日军的后续增援,守军阵地最终被日军突破,日军跨过6米宽4米深的壕沟,攻占了西姚温村。

日军来势凶猛,守军布防兵力分散,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守军不得不立即向中条山转移,与军团总部汇合。为了配合转移,孔从洲调集骑兵两个连,原警备2旅一个连和警1旅1团6连,由5团团长郑培民指挥,逆袭西姚温日军据点。晚9时,逆袭行动开始,6连担任正面进攻,连长命令大排长车飞程带领5个班为攻击排,向敌进发,日军凭借工事和优势炮火,顽强抵抗。直到晚12时,车飞程发现左右友军竟均失去联系,即向连长报告。连长张志林说:“郑团长也是刚才离开连指挥所的,他要我们坚守阵地,不得撤退!起码也得坚持到明晨2时,否则要以军法从事。”其实,西姚温阵地失守以后,31军团的部属全部撤移中条山,此时,留守蒲州的原西北军警备1旅的部属,当时已归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部。左右友军既然已撤,不仅攻击排发现,就连日军亦发现,便派遣部队包围6连。首先与6连预备队发生战斗,连长率预备队与攻击排合并据守阵地,与日军鏖战,一直按要求坚持战斗到次日凌晨2时,连长下令突围。全连官兵奋勇拼搏,经过反复冲杀,直到凌晨4时突围成功,且战且退,到韩阳镇某村清点人数才发现,弥生荣排长以下47人均已壮烈牺牲,全连只突围出46人。6连的逆袭行动,确保了主力和炮兵部队的安全转移。

就在6连逆袭西姚温之前,军团得到西姚温阵地需要增援的报告,命令教导团团长李振西派队前往增援堵截,协助独立第46旅恢复阵地。这李振西也是挺牛的人物,指挥打仗是一员虎将,他的教导团直属军团部。李振西随即与中校团附张希文率一、三营向万古寺攻击前进。16日下午,张希文即带队收复了万古寺,并把日军缴去的两门山炮夺回,由于歼敌心切,一直追到西姚温村南。此时,天已漆黑,又下着毛毛雨,西姚温村究竟是日军,还是友邻部队,一时弄不清楚。此时,正是独立第46旅准备撤移的时候,孔从洲已派6连从村北逆袭西姚温。据46旅通报,西姚温村不是敌人,而是郑培元团的1营,而据张希文营反复侦察,却不像是自己的部队。为此李振西在电话上与独立第46旅孔旅长牵延扯皮几个钟头,就是不进兵。孔从洲把电话打给孙蔚如,说他指挥不动李振西,孙蔚如电话上把李振西臭骂了一顿,李振西又降罪张希文。17日拂晓,就在6连刚刚突围后,张希文负气率第3营向西姚温村发起进攻,结果中了埋伏。他带领全营官兵,以大刀、手榴弹奋勇冲杀,反复肉搏五六次,毙敌甚众,双方在村内展开巷战,至上午9时左右,官兵大部阵亡,他率余部突围,在村外0.5千米处又遇伏兵,全体将士不幸壮烈殉国。第3营在17路军中,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铁血部队,可惜在此全部战死。

作者的最新文章